来源: 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2-01-18 15:33:24
潞安化工集团年终特别报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篇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潞安化工战略发展的启航之年。集团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勇担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历史使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即日起,推出【年终盘点】栏目,全面展示企业与市场博弈、与疫情赛跑、向危机要转机的奋斗历程,敬请关注。
“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2021年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表达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切关心,也彰显了国家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十四五”开局之年,潞安化工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着力破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课题”,全面打响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绿色生态”厚植转型底色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十四五”规划迈开新步伐的重要时期,在集团战略发展起步的关键阶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时代所需,更是民生所指。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题中之意。
当前,全球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了以“碳中和”为代表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共识,我国也提出了2030碳达峰目标和2060碳中和愿景,开始起势的绿色低碳经济与加速推进的高质量发展相碰撞,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指明了新方向,也对潞安化工集团转型发展蹚新路提出了新要求。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潞安化工集团坚持顶层设计,统筹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炭转化利用、化工产业发展全过程,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潞安方案,将碳基新材料作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抓住“限塑令”和“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政策机遇和发展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战略布局,步入以绿色、低碳、循环、高端为主基调的新发展曲线。
积极推进“绿色开采”,高河能源充填开采和五阳矿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开采试验项目取得重大成效,连采连充技术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广集约高效开采。重点大力推广沿空留巷及切顶卸压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多实现煤炭资源124万吨。新元、寺家庄积极引进掘锚一体机、小断面岩巷快速掘进机等装备,装备实现更新换代。
“数智引领”提升发展成色
从逆行而上到砥砺前行,只为更好的发展。
潞安化工的“转型”不仅仅是产业转型,更是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市场观念的全面转型。管好潞安煤炭存量资源,用好新划入矿井增量资源,对集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具有强大的“压舱石”和“助推器”意义。
积极拥抱“数字化”,致力数字赋能、智慧制造,推动传统化工产业、煤炭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效益化发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煤矿——新元煤矿。开通全国首个5G井下业务,覆盖关键场所,进行了网络性能测试和网络优化,形成了增强型煤矿5G专网。同时,搭建SPN融合网络,将5G和煤矿原有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切片技术实现业务有效隔离。开展基于5G网络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窄带物联网、视频AI识别、数字化流程作业的研究与应用。开展煤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探索试验,汇聚矿井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决策。
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期间,以“5G矿山,掘进未来”为主题的“5G+矿山”专题会议于11月21日在湖北武汉举办。会议发布《5G+煤矿智能化白皮书(2021版)》,集团深度参与了研讨工作,编写的“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混合虚拟专网架构”典型应用案例作为白皮书收录的16个典型案例之一首推。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积极建设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高河能源成为山西省第一批智能煤矿建设试点和山西省智能综采工作面建设试点单位,建成了精准定位系统、MOS大数据平台(一期)等全国领先的智能化系统;建成了长治地区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真正实现了“以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实干担当”永葆潞安本色
梦想再一次开启新征程,改革再一次站上新起点。
当前,潞安化工集团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锚定打造“转型发展蹚新路旗舰劲旅”的高起点上,潞安正把企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精益管理蔚然成风,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创新能力全面跃升,生产经营指标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坚定“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坚持“点面”结合强化大安全管理。“面”上,构建了“顶天立地”大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点”上,稳步推进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煤矿双重预防机制、“零事故”单位、“岗位标准化达标年”创建,捋顺强化了对新接收矿井的安全监管,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设施验收、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管理,实现了全年安全形势的持续健康稳定。
重大专项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潞安矿井单一低渗煤层井上下联合开发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科技报告、技术总结等相关档案材料进行汇编报送;组织召开“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山西重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项目财务审计会议。其中潞安部分示范任务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高河能源和余吾煤业完成井下长钻孔气相压裂示范孔391个,超额完成示范工程任务量,并已建立了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和不同浓度瓦斯阶梯性利用模式,示范矿井持续开展示范技术深化研究与成果应用推广。
讲政治,顾大局,主动担当作为,集团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贡献“潞安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一降两增两保”相关要求,确保我国经济运行平稳、能源供应稳定、人民温暖过冬,全力增产增销,全力稳价保供,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潞安化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书写更为精彩壮丽的美好画卷。
评论:
跑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1年,潞安化工集团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担在肩,使命在前,各项经营指标一路“飘红”,创历史最好水平。余吾、高河、常村、王庄、古城等主力矿井发挥了“顶梁柱”作用,新元、高河先后承办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现场会、全省煤矿智能绿色开采现场会,寺家庄岩巷掘进创水平,孟家窑等矿井产能核增取得突破,11座矿井后劲工程联合试运转或竣工验收。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集团党政的合力攻坚,更是集团上下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用实干担当书写的转型发展蹚新路的精彩答卷。
巨大的发展成就面前,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集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安全生产压力巨大;数智化水平总体有待提升等。时代蕴藏着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战胜挑战,推动体制机制革命,是打通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快车道的必然,这需要我们以百折不挠的信心、秣马厉兵的沉着、战天斗地的勇气,锚定创新、定调关键、面向未来。
增强发展动力,要紧扣高质量促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看“量”更重“质”,主要靠创新驱动。回看这一年取得的成就,集团荣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行业级科技进步奖,潞安化机被认定为“中国石化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践证明,向科技借智借力,企业、高校、院所等携手共进,就能实现技术突围,市场主体也能凭借科技创新的力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挥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综合管理效率,持续增强生产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高端为主基调的新发展。
增强转型后劲,还要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好“双碳”要求,为集团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指明了新方向,也对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蹚新路提出了新要求。锚定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放松,需要聚焦“双碳”背景下煤炭和化工“双主业”,在内涵集约发展上下功夫,深入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开采、产能核增、清洁高效利用等,发挥好煤炭稳盘托底作用;要锚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140焦化、五彩湾矿井一期、正元氢能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力争早日全面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
增强核心竞争力,更要注入数智动能。未来已来,唯创者先。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由内而外、全方位、全产业链条的改造提升。如何有序有效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如何填补传统产业各个领域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之间的“鸿沟”,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摸索前进。我们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借鉴新元煤5G智慧煤矿建设、高河能源公司智能煤矿建设试点和智能综采工作面建设的经验典范,通过大数据实时采集、整理、筛选、汇总、分析人力、安全、资产、监测、生产等信息,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产经营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数智化建设从个体转型上升到各版块主题协同升级,进而形成整体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矩阵效应,推动集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开启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更好、环境更优、动力更强。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我们必须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做强,使产业活力充分迸发,使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不断开拓新的空间。
(文 赵衍东)
责任编辑:崔婷婷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