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20-12-25 09:37:25
年终系列报道之扶贫篇
潞安化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补齐短板、精准施策、资金项目、政策保障、统筹力量、问题整改、防止返贫、扶志扶智上统筹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集团对口帮扶的壶关、神池、平顺、沁县等26个村、1764户、4891人实现脱贫摘帽,群众满意度达到100%,扶贫工作开出了“幸福花”,结出了“感人果”。
用物扶贫 走好减贫之路
2016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但是地处壶关县黄山乡的南头村,却丝毫没有寒冷的踪迹。一大早,一股股暖流伴随汽车的轰鸣声涌进村里的大街小巷。小山村寂静的清晨瞬间热闹起来。原来,余吾煤业的爱心车队第一次走进了南头村,他们带来了1100多件捐赠衣物,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关爱。接过工作人员发放的棉衣后,有的村民激动地说,“这个冬天可是不冷了!”。
不单单在南头村,不仅仅是余吾煤业,在2016年全国扶贫脱贫工作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集团各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大踏步朝着脱贫攻坚的目标前进。司马煤业3000多名职工响应集团号召,仅三天时间就募捐衣物2000余件。大伙儿捐赠衣服的热情让该公司劳保部部长冯华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活动搞了三天,工作人员都忙坏了,捐赠络绎不绝,不仅有单位集体捐赠,还有个人的捐赠,捐赠活动已经截止了,还有不少职工带来准备好的衣物问是否还需要”;五阳煤矿工会人员带着爱心物资,远赴壶关县黄山乡北兑川村进行慰问。捐赠物品大至现金,小至电饭锅、羊毛被、桌椅、福字、对联,从应季衣物,到铁锹、洋镐等日常工具;从农用物资到建筑材料,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只要老百姓需要的,只要对扶贫有帮助的,集团都会想办法解决,想办法满足。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脱困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对接,集团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矿对村结对帮扶”工作,安排一个大矿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村,从物资支持、开展志愿者服务到为贫困村、贫困户解决脱贫攻坚当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扶贫工作有序铺开。
三年来,一条条水泥硬化了的村庄道路密织成网,一座座干净明亮的村舍村屋整齐排列,一片片绿树绿草铺满房前屋后,一项项惠民工程渐次铺开,一天一个小变化,一月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大变化,路通了、村绿了、街亮了、水来了……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让百姓富了、生态美了,“两不愁、三保障”得到了落实。“万万没想到咱村今天都能建起好房子,建设这么好的路,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有这么好的条件,潞安的扶贫真的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北兑川村75岁的贫困户韩五金激动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
以智扶贫 布好产业大局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造血’路,真正帮扶贫困户断了穷根,才是我们应该长远考虑的。”潞安申家岭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志宏说。
壶关县黄山乡申家岭村坐落在县东南的丘陵沟壑之间,总人口75户218人,耕地面积217亩,人均不足1亩,产业单一,土地贫瘠,老百姓谋生困难。集团驻村工作队进村后,杨志宏带领扶贫队员们走访入户,摸村情、搞调研,制定了《建设牡丹村打造花果山》三年发展计划——“12345上山打老虎,54321建造花果山”。50亩冬桃,400亩牡丹,300亩连翘,200亩花椒,1座100KW光伏发电站,如今的“花果山”已经初具雏形。“现在申家岭村的冬桃和牡丹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冬桃按每亩年产8000斤,每斤至少2元钱计算,每亩的收益在15000元以上,成苗后的牡丹每亩年产200至300斤,每斤按10元计算,每亩的收益就在2000元以上。”杨志宏说。5大产业项目一共可实现经济收入370万元,人均收入超15000元,申家岭村真正实现了披上“花果衣”,走上小康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三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号召,集团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努力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一方面,整体协同规划。大力实施油用牡丹特色产业扶贫战略,相继在壶关、武乡、静乐、保德、岢岚、左权等6个对口帮扶贫困县种植油用牡丹4.2万亩,以“提供种苗和技术、预支三年1700元土地预支收益”的办法,带动扶持8300余户贫困户,2.21万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运用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利用国家扶贫基金,在壶关,承建和建设了5座100KW光伏电站,每年发电13万度,所得收益近13万元全部分给村集体和困难户。
另一方面,一村一特色。除了壶关县申家岭村,每支驻村工作队都探索出了适合本村的特色发展产业。比如,壶关县龙泉镇西堡村的特色产业套餐:光伏电站“亮闪闪”,育苗基地“绿油油”,库区油菜花“金灿灿”,压榨食用油“香喷喷”,酿出的蜂蜜“甜蜜蜜”,勾勒除了从“脱贫村”到“旅游村”的田园意境;壶关县黄山乡北兑川村“种养结合立体化生态产业项目”,每年收入500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蓄水池蓄出新希望,红杏林孕出新生活。在神池,小井沟村让“土豆豆”变成了“金豆豆”,小山儿村让羊羔羔变成了“香饽饽”……一项项扶贫产业在帮扶村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村男女老少争着干,家家户户奔小康,老百姓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活和释放出来。
动情扶贫 交好民生答卷
2018年12月20日晚,冬夜的寂静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闫全中、马飞、白星云三位扶贫工作队队员被惊醒,大家赶紧起床开门一看,贫困户郭保方焦急地等在门外,原来他儿子郭跃斌半夜突然肚子剧烈疼痛,无奈之下只好来求助扶贫工作队。队员们开着私人车,顶风冒雪,一路崎岖,一路奔波,把他们送到了壶关县医院,最终病情确诊——急性胰腺炎,幸亏就诊及时,病情没得到延误。
“有困难找扶贫队!”成了贫困村百姓的一种下意识,这是对集团扶贫工作,对扶贫工作队员的莫大肯定。三年来,集团围绕“谁来扶”这个问题下了一番“绣花”功夫。2016年10月28日,集团召开对口扶贫壶关县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集团领导分5组包村到户,并抽调25名队员,专职从事驻村帮扶工作,真正实现了“一村一队、一队四人”。截至目前,集团总计选派专职驻村党员干部151名,真正实现了“两包三到”、“五天四夜”。
队伍拉起来了,“怎么扶”?驻神池县扶贫工作队大队长冯瑞云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帮亲、结亲’,说到一块才是做的前提,不会方言怎么干事?晋西北家户串门喜欢围坐在炕头,能不能坐得了‘炕头’,会不会唠家常,这不仅考验着扶贫队员的政治担当和作风能力,更关系着精准扶贫的质量。”就是凭着这股子劲儿,集团驻村工作队员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的“潞安精神”,扎根农村、深入农户、变成农民,在访贫问贫、把脉问诊、开方治疗上下足了“绣花功”。
在扶贫队的安排下,申家岭村30多名老人佩戴上红色的围巾欢聚一堂,共唱生日快乐歌,共品儿女们亲手奉上的热腾腾的长寿面。工作队第一书记张日耀苦口婆心好几个小时,调解杨家社平沟造地过程中产生的纠纷。驻村队员王刚、张恒智在走访中把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需要吃的药按人记录在本,并建立健康档案,确保药品能够准确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南头村工作队队长刘廷元和第一书记崔云伟,白天走村串户倾听民声,晚上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帮扶。还有更多诸如申家岭三年规划出炉记、田间地头的“科技讲堂”北兑川纪事、路灯记等故事,这背后无不体现着潞安扶贫人的真情、责任、担当。
“孩子,你是不是要走了?不要走!”杨家社村宋大娘边擦眼泪边拉着张日耀书记的手说:“你们修路、栽树、建大棚、修电站、整田地,村里变漂亮了,你们可是不要走啊!”一句“不要走”,说哭了在场的所有人,也说暖了扶贫人的心。三年来,集团将扶贫成绩绣在了帮扶群众的心尖尖上!群众满意是最好的“民生答卷”。
(文 姚怡 孟晗)
责任编辑:崔婷婷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