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7-10-31 16:02:35
“好人+能人”是余吾煤业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人才理念。多年来,余吾煤业致力于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力铸造育才“熔炉”,助力人才“淬火”成长,“人才高地”托起了“发展高地”。
学习“接地气”,人人“争出彩”
今年以来,余吾煤业公司在做好“一专”上提高职工素质,逐步拓展员工的“多能”,鼓励基层队组职工参加相近工种技能培训,建设配套体系,为具有“多能”的员工优先提供交流轮岗的机会,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王民刚原来是千米钻机队打钻班的一名员工,今年1月份通过岗位互换到机电检修班,经过三个月的岗位学习锻炼,能熟练地处理一些常见故障,成为一名合格的机电技术工。这是该公司开展“岗位轮岗”活动后,出现的新气象。
“开展岗位互换活动,就是组织本队的生产班和检修班相应人员进行岗位互换学习技能,并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进行为期1-3个月的学习锻炼。通过学习其他岗位的工作技能,使员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和技能得到提升,实现了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该公司生产科负责人这样介绍到。
同时,该公司不断创新师带徒形式,打破了原有“一对一”的结对模式,提出了“一徒多师”的新举措。凡新招用、预分配员工,首次签订师徒合同期满出徒并能够在本岗位熟练独立操作的情况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员工的特点在不改变工种的情况下让该员工到其他岗位进行学徒,使员工将自身知识储备进一步外延扩展,极大地提高了徒弟的涉猎“知识半径”,充分调动起了员工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搭建“大舞台”,创客“当主角”
每个人都渴望出彩,更渴望成功。余吾煤业公司为职工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提供成功的舞台。
成立一年多的瓦斯研究中心,已经先后完成了N2103胶带顺槽和S5202胶顺辅运巷CO2气相预裂试验、N2105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分析、N1202工作面松软煤层全程下套管试验等三十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完成科技论文两篇,并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进行专利申报,为破解瓦斯治理难题,降低瓦斯治理成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持续完善瓦斯抽采系统、优化抽采模式,目前,矿井瓦斯抽采量明显提高,瓦斯抽采钻孔进尺平均进尺500米以上,其中15#孔实际钻进636米,创煤钻孔新纪录。
高精尖变频设备管理及维护小组,开展现场跟班学习10余次,完成井下所用各变频器、PLC的型号及配件进行统计工作,协助队组处理各类机电故障5次,成功对电机车风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使通风量提到到原来的2-3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温度降低5℃,变频器通风散热效果明显提升。这瓦斯研究中心、“高精尖”小组注重自身建设,在解决矿井实际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人才“孵化器”作用,逐步构建起“队组—中心—科室”互通互联,专业人才有效锻炼、快速循环的良性机制。
同时,该公司依据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设置三类人才职业发展晋升序列和层级结构,即:管理人才晋升序列、专业技术人才晋升序列和技能人才晋升序列。按照“按需设岗、精简效能、结构优化、权责明确”原则,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工作实际和人才队伍总量、结构等情况,合理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职数,为各类人才发展搭建“三种梯子”。目前,余吾煤业公司已经通过百名后备人才、职称晋升等形式形成了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梯队。截止目前,该公司工作两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有105人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并且在各方面崭露头角。
建好“孵化站”,培育“千里马”
要寻找“千里马”,不如自己培育“千里马”。该公司注重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培养,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职工学业务、练技能、提素质、争当高技能人才。
“培养更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王歧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充分考虑矿井生产实际,注重“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同时,更注重发挥学员个性,通常是提出一个课题,设置一个故障,鼓励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求解。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学员们下苦功夫钻研,力争人人手上都有“绝活”。
综采一队的姚红斌是该公司王岐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名常客,每天工作之余都会来到这里,听听劳模大师的传经授业、研究下攻关课题、动手操作下实验装备、进行一些小改小革……,用他自己的话风趣地说“坐拥‘近水楼台’,不能错失先来‘得月’的机会”。我在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升,通过和其他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解决了生产和机电上的一些技术难题,减少了机电事故的发生。”。
“王岐林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以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为核心,初、中、高三级技术人才阶梯为基础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六年来,该工作室为余吾煤业“孵化”蓝领精英数百名。在今年山西省职工“五小”竞赛中“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他主抓的“综采工作面盘式制动器使用乳化液动力装置技术改造”荣获优秀成果三等奖。
该公司在创新工作上更加注重项目提出人、承担人、完成人的培养和选树,在创新实践中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开发与利用。他们建立健全创新人才信息库,逐步推行“以职工姓名命名技术创新成果”制度,态度鲜明地推崇和彰显职工的首创精神,不断提升职工参与创新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创新人才的跟踪培养、推荐使用提供依据。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意、会创造、能创效的“草根发明家”,为推动矿井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文 赵剑)
责任编辑:郝佳丽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