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6-09-20 15:38:26
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王庄矿把全矿干部思想、行动统一到矿山的发展上来,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使命、担当三种意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抓思想强作风,抓创新增效益,抓项目惠民生,全面推进大矿、好矿、强矿的建设。
思想+作风 锻造“大矿”向心力
王庄矿各级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政治坚定、加强学习、敢于担当、勤奋务实、廉洁自律”的要求,以更强的政治素质、更强的政治定力,狠抓思想建设、狠抓作风建设锻造了“大矿”强大向心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自身学习是“三项教育”的首要任务。该矿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认真学,坚持学深、学透,系统学习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提高全矿党员的党性觉悟,扎实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崇高品德的要求,检身正己,见贤思齐。同时,还将理论学习辐射至“四个层面”,将研讨工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组织班子成员、科队干部结合年度学习计划,突出“三项教育”主题,精心设计了学习研讨内容,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研讨相结合,深入开展了学习研讨;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把握学习重点,找准自身在战略发展上的定位,把思想作风建设贯穿于价值引领、使命管理建设、“平衡计分卡”管理推行、支部工作“十必讲、十必做”、“尚德、育德、践德”道德建设模式推行评选等活动,紧密联系实际,调研思考,对责任、使命、担当有刻骨铭心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创收+节收 提升“好矿”竞争力
作为集团的好矿,目前面临着资源枯竭、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煤炭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困难,对矿井的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条件,该矿打出了创收与节收并重的组合拳,从根本上提升好矿的竞争力。
该矿对各种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对生产组织进行调整,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把“问题文化”引入创新工作中,围绕业务搞创新,在全矿形成全员创新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该矿在主皮带机头安装双齿辊破碎机和落煤点安装分矸器,实现了煤与矸石的自动分离,每年可多提煤30万吨;在新采区实施输料孔工程,缓解了辅助运输压力,节约了辅助运输成本;在61B3工作面布置及61B2工作面进行通风系统优化和设计修改,节省工期20天,增加可采储量2.5万吨;在52/5#工作面、52/6#工作面、51B1工作面这些边角煤工作面现场的实际情况,相应延长了停采线,共多采煤约6.5万吨。同时,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该矿坚持“能自制不外购”的原则,对井下一些大型设备开始自制,该矿通风队与机修厂联合设计制作的大型平衡风门,成功在井下8106运巷车场安装投入使用。今年,该矿将制作十套这样的风门,预计可节约资金48万元。针对支架千斤顶发生串漏液现象,该矿研制了液压支架千斤顶检定修复装置,模拟井下乳化液泵站工作原理,当千斤顶漏液时,可直接在队组工房拆开检修、检定,方便了维修工作,降低了检修维护费用。像这样通过创新创收节收的例子很多,每年为矿山增加效益近千万元,提升了“好矿”的竞争力。
项目+民生 增强“强矿”凝聚力
生存才能发展,发展才能更好地生存,540新区和北栗风井建设是王庄矿的命脉工程。该矿在抓好命脉工程建设的同时,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职工群众最大程度分享企业发展红利,打造凝心聚力的“强矿”。
王庄矿坚持抓项目、抓民生并举,紧紧围绕新区验收和北栗风井建设重点项目,在“快、稳”上做文章,找准症结、研究对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针对北栗风井建设,制定时间表,排出网络图,列出关键点,逐级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实行重点工程重点抵押、重点激励、重点考核、重点通报,保障重点工程的快速高效推进,实施工程各个节点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考核,使工作做到立说立行、善做善成,预计年底前通风机房扩散塔主体工程接近完工。整合矿井伊田煤矿已通过山西省验收,具备年产120万吨原煤的能力,这些都为该矿逆势突围转型发展再添助力。为了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该矿加快对惠民工程的工程推进,实施倒排工期、节点考核等措施,加快推进立体车库、天然气改造、金秋助学等民生工程,立体车库投运近一年来,解决了职工停车难题,天然气改造后让老百姓用上清洁能源,为解决困难职工家孩子上学难问题,今年该矿拿出七万余元,资助39名困难家庭子女顺利走进学校的大门,确保每名职工子弟都能完成学业,为职工谋实事,办好事,得到了职工家属的一致好评,增强了“强矿”的凝聚力。
(文 赵文丽)
责任编辑:韩鹏飞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