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6-08-30 11:18:50
今年以来,王庄矿努力克服矿井生产衔接紧张、安全管理压力增大等多重困难,以党政思想一体化、工作机制一体化、工作目标一体化三个方面为抓手,紧紧围绕矿井安全开展工作,用安全管理的“四大法宝”,推动战略发展和安全生产向更高层次迈进,确保了安全生产持续健康稳定。
法宝一:
理念先行,齐念“安全经”
该矿以全面覆盖、多重诠释、层层深化为手段,大力开展安全理念宣贯活动,将“安全经”时时念在嘴上,记在心间。
加强安全理念宣贯。该矿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补齐安全工作短板。
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以“大反思、大排查、大改进”为主题的安全反思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谈感受、谈认识,撰写反思报告。
培养规范行为养成。该矿在队组职工中组织开展了践行理念实践活动,积极引导职工时刻牢记安全理念,对不符合理念要求的行为加强了考核和纠正,使安全理念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得到贯彻和执行。
法宝二:
责任担当,拧紧“安全阀”
该矿坚持源头管控,狠抓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与责任落实,给领导干部“压担子”,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源头追溯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从源头出发,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规定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安全事故承担责任;由矿长带头,全矿自上而下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立下安全“军令状”,切实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工作岗位上。
干部带头跟班上岗。以“分队管理、分兵把守、重点监控”为原则,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由矿领导带班下井、包保组分队现场办公,严格执行“三走到,三必到”制度,坚持队长书记现场跟班,加大对重大事故预防措施、各专业达标示范、“三违”行为的巡查巡检力度,帮助队组解决难点问题。
紧盯苗头排查隐患。在各基层队组中设立安监员,由值班队干或班组长根据当班重点进行监督考核,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隐患排查网络;对井上、井下各类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剖析主要危险源,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切实做到措施超前制定、隐患提前预警、险情及时汇报;狠抓隐患的整改落实,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回头看”,确保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法宝三:
管理创新,铺就“安全路”
安全关键在于管理,出路在于创新。该矿通过变机制、转作风、强班组,用点滴积累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安全之路”。
强化安全制度落实。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树立制度至上、安全至上思维,营造出学法、懂法、用法的氛围;在实施《王庄煤矿重大事故及安全隐患责任追究制度》等基础上,每季度末依据《季度安全大检查奖惩办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有效推进了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化、规范化。
创新管理变机制。实行了安全要点可视化管理,将一二线各工种岗位安全要点制作成便于职工携带的便携式卡片和可视化牌板;提出了非正规作业正规化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构筑以地面业务科室、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副总每日带班作业、队组安全小分队、兼职安全员等地面安全“五条防线”,极大地调动了全矿抓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创新管理转作风。在执行《六个薄弱时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在节假日等关键时期要求领导干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各级小分队现场安全检查制度;要求基层队组的队长、书记在班前会上要设身处地讲安全,亲力亲为抓安全,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安全管理;要求相关干部密切关注每天的安全调度变化信息,一旦发现险情,及时汇报处理,有效提升了风险预控及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强班组。该矿将班组建设作为管理创新的一大突破口,创新实施了《王庄煤矿关于强化一线队组包保管理规定》,将包保管理制度由原先的“大而全”转为“小而精”,发挥出小分队机动灵活、精准快速的优势。
法宝四:
素质提升,站好“安全岗”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该矿始终将全员素质提升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下足工夫,务求实效。
大力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强化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培训,通过成立“吕向东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经验交流”等活动,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主动性;采取 “技术大拿”、“名师带徒”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为职工岗位建功成才、技术交流搭建良好平台。
补齐安全素质短板。狠抓新工人、管理人员、薄弱人物、特殊工种“四类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理论知识不掌握、现场表述不准确、实践操作不达标“三不上岗”;围绕职工技能短板,健全培训机制、强化培训措施、创新培训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实现安全生产与职业技能“双提升”。
(文/ 路晓亮)
责任编辑:孔静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