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6-08-15 17:20:25
今年以来,王庄煤矿加大科技攻关,积极创新创效,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持续创优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加快深化改革,全面创优环境,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
后劲工程作为矿井的命脉工程,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王庄煤矿而言,在煤炭资源储备方面,有+540水平延深项目、北栗风井建设和整合矿井三大项目支撑。
+540水平延深项目投运至今,保障了矿井生产衔接的平稳过渡。随着矿井安全生产工作中心转移,北栗风井建设成为关系王庄煤矿持续稳定发展的重点工程。该矿对手续办理、设计勘察、招标管理和施工监管等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目前,该项目矿建工程基本完工,土建和井筒装备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该矿还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以矿带矿”的管理办法,制定了主体矿井矿领导干部和业务科室包保帮带整合矿井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整合矿井包保帮带责任,实现了整合矿井从协助运行到自主高效运行的转变。目前,黑龙煤业公司全面建成投产,伊田煤业公司高效联合试运转。华亿公司是王庄煤矿多经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前景工程”、“朝阳工程”,更是占据发展版图的半边天,作用举足轻重。他们以“煤焦化工、油脂橡塑、工程房地产、矿山支护材料、机械制造修理、商贸服务”六大产业板块为矿井“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走出一条产业升级、规模扩张、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提供坚强保障。
在现代企业里,留住了人才就拥有了明天,培养了人才就拥有了未来。王庄煤矿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对该矿各类人才进行归纳分类和定向培养,形成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持续成长、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针对新工作大学生,该矿通过进行定期交流、轮岗、导师辅导等方式使他们得以快速成长。该矿还成立了由各主体专业研究生组成的“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为矿井安全生产、节支降耗等课题提供理论支持,并发挥链式效应,带动更多技能人才成长。
与此同时,该矿专门建立了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对全矿技术人员分类统一管理,有效地确保了各类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的及时解决。该矿首席技师吕向东、杨旭斌在2013年被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由吕向东、杨旭斌、常爱军各自领衔的学习工作室被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吕向东综采电气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被列入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获得10万元建设项目补助资金。
该矿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导向作用,加大激励力度并提高技术人员待遇,使他们能专心研究业务并服务于安全生产。“现在矿上实行岗位技能系数激励政策,一线井下的高级工与中级工一个月要差200多元。井下的技术大拿有了面子还挣了票子,职工现在都抢着报名参加技术鉴定呢。”该矿综采一队长牛广勤告诉记者。这个以人才培养为特征、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核心,多角度辐射、全方位覆盖的“大人才”管理格局已经构建完成。
科技都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近年来,随着开采年限的不断延长,矿井可采资源逐步在减少。王庄煤矿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该矿把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生产衔接、提高生产技术、提升矿井经济效益等重要问题提上日程。采用“新区+老区”、“主采面+配采面”的方式组织生产;探索精细化生产模式,严格“圈定储量、限定进尺、煤质与回收率一体化”的考核管理,开展回采工作面“5米行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并先后实施了供电和通风系统改造,实现主扇、局扇风机自动切换;构建了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矿井各类信息动态集成控制;在540新区建成了全自动化无人值守水泵房;开展的“MG1100/2860-WD型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与应用”,被列为煤炭行业2015年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14年,集团第一个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在王庄煤矿建成,取代了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极大地提高采煤效率,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上开展的 “7.2米大采高超大采场围岩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超大断面硐室支护技术研究”等多项科技项目通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该矿还专门成立了创新办公室,在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大力开展创新工作。目前,技术革新、小改小革等大小累计完成了200多项,切实解决了一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蓬勃的科技动力支撑。
王庄煤矿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保证矿井可持续发展后劲充足。我们坚信,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英勇坚毅的王庄人会以新的姿态继续迎难而上,站在新的起点去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文 王超)
责任编辑:韩鹏飞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