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4-11-24 11:01:47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当前煤炭市场增速放缓、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下,五阳矿充分发掘老矿优势,将创新创效作为应对危机与挑战的有效手段,培养出一批有创意、敢创新、会创造、能创效的人才。该矿通过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对标创新模式和创新课题管理等方式为矿井的创新创效工作保驾护航。
强化创新激励机制
五阳矿机分厂《简易型800皮带的设计和制作》获得了该矿一季度的创新一等奖;二季度他们再接再厉,以《可调式U型卡制作胎具设计》拿下了二等奖;第三季度该厂的新课题《改善800皮带减速机输出轴侧漏油现象》又获得了一等奖。“一枝独秀不是春”,在五阳矿全矿各个单位都将创新创效工作当成重点工作来抓,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盛景。今年以来该矿加大了创新激励机制的考核,进一步完善了《五阳煤矿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五阳煤矿科技奖励办法》,形成以技术革新为主线的创新系统,并建立了创新模式,制定了《创新成果评审办法》。从党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岗位创新、对标创新六个渠道大力推进创新,建立了创新+调研、创新+对标、创新+转化机制,把创新融入到矿井重点工程、重点工作、指标任务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六渠道、三推进、三融入的“633”运行模式,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激励机制。在各项机制的激励下,今年前三季度,该矿的创新项目中通过验收评审的达到40项。这些来自于基层的创新项目都是针对生产中的难题进行立项研发的,经过了实际操作的检验,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过去研发与推广“两张皮”的弊端。而且科技奖励涵盖了科技进步、技术革新和优秀论文三个方面,方方面面激发了广大员工对科技创新后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该矿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
强化对标创新模式
该矿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中立项原则之一是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跟踪世界煤炭生产先进技术,为矿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该矿以此为标,全面对标先进,深挖自身短板,找准自我提升、自主创新的出发点、突破口,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制约该矿安全生产的公关难题,真正形成“走出去,引进来”的创新管理模式。其中该矿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孤岛工作面动压回采巷道围岩“平移”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由山西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进行了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还要求立项要有技术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合理性,需要将项目实施后的科技投入产出大小作为立项的主要依据。近期该矿的“双巷同掘”+“区域模块化抽采”的采掘模式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该矿在瓦斯治理方面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尝试新技术、新工作在现场的实际运用,先后采用了二氧化碳压裂增透、边掘边抽钻场预抽、巷道喷涂、大功率风机、和区域预抽效果达标在线实时评判系统相结合的多种有效方式推进边掘边抽,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效率,降低区域瓦斯含量,保证安全高效掘进,逐步形成独具该矿特色的区域模块化瓦斯抽采新模式。“双巷同掘”+“区域模块化抽采”的模式将人员、设备、技术优势发挥到了极限,为高瓦斯区域安全快速掘进积累了丰富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掘进进尺由原先的120m/月提高至280m/月,掘进速度提高2.5倍。
强化创新课题管理
“以前是一个人关起门来挑灯夜战搞革新,现在是敞开大门,广开言路合力搞革新。人多点子多,考虑问题也多,少走了很多弯路啊。”供电队的技术主管王伟颇有感触地说道。
今年以来,该矿针对安全难题、生产瓶颈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将现实难题变成创新课题,采取有偿收购创新成果的办法,鼓励广大员工想方法、出点子,集思广益,破解难题,真正将创意变成效益。在生产中,各个单位也采取各种措施发动广大职工,针对生产系统的局部小环节、工艺环节、设备局部构造、工具、仪器、装置等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创新。洗煤厂为矸石下料槽增加“防护甲”来降低下料槽的磨损,“防护甲“由废旧材料制成,节约维修费的同时使下料槽的“寿命”比原来提高了42天;运料队在绞车滚筒上方加装滴油装置,随时为钢丝绳添加润滑油,避免了钢丝绳因润滑不及时导致锈蚀、断丝情况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运输的安全性;综掘一队研制的移动式接煤漏斗可以跟随转载皮带来回行走,使浮煤一直保持在漏斗内,实现了漏煤的二次运输,彻底根除了漏煤难题。这些创新由于和工作实际结合紧密,在解决现场问题、改善作业环境、优化生产工艺、减轻劳动强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夯实安全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积蓄长远发展正能量必然依靠科技创新,创新能够驱动发展,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这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我们将会变“跟跑者”为“领跑者”。
(文 史文晋)
责任编辑:韩鹏飞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