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20-12-21 11:27:25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
为了践行 “四力”要求,砥砺初心使命,从2020年6月9日开始,参加集团年度新闻培训的20余家单位的60余名新闻工作者,分期分批来到集团新闻中心,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旅程。
五期的实训时间,他们走进集团主力大矿,感受新时代煤炭企业发展的“加速度”;走进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领略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风姿;走进校园,体会“企业定制”的魅力;走进精准扶贫村庄,感受集团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与决心;深入聚创分公司、工程公司、太行润滑油、能服公司……入矿区、访农家、进车间,用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写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企业的发展与变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热气腾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潞安,展现了一幅蓬勃向上的美丽画卷。
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记者走基层”让记者收获了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也获得了锻炼和成长。其中来自余吾煤业的武越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6月15日 晴朗 地点:漳村煤矿
这天,是我们第一次走基层,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无论是对于新闻中心还是实训的小伙伴,都是第一次:第一次结伴而行,第一次相互学习,第一次“较量”,第一次“碰撞”……
熟悉漳村煤矿职代会报告、准备机器、预定选题报道方向……小伙伴们在前一天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15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漳村煤矿。在会议室,矿领导向我们介绍了矿井的特色工作,从生产到党建,从经营到民生,事无巨细。之后,我们便开始了分组分任务采访。我和李村煤矿的实训记者董丽霞共同选择了经营方面两个方向的选题:“五控五提五保障”和“点环源”经营管控新模式。其他小伙伴分别选择了智能矿山建设、岗标建设、民生服务等选题。
紧张的采访开始了,搜集资料,现场拍摄……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如果说白天的采访是记者综合素质的“比拼”,那么晚上紧张的评稿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今天采访的人都是谁?稿子的体裁是什么?文章的标题是什么?稿子是报纸稿还是电视稿?文章准备从几个部分来写……”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对于我们实训的“新兵蛋子”来说很是忐忑。评稿是紧张的,也是精彩的,也是我们最喜欢的部分,在彼此的碰撞中,了解对方的优势,学习彼此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进一步提升自己。
漳村煤矿,打响了记者走基层“第一站”,也激发了每个小伙伴“战斗”的渴望!
6月27日 晴朗 地点:潞安大学
今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特殊。
潞安大学,以前只是在培训的时候来过这里,要跳出煤矿,深入大学来感受他承担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于每个实训的学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进入潞安大学,一股浓郁的好学氛围迎面扑来。参观路上,同行的小伙伴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变了一个样子,跟以前我们印象中的潞安大学截然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参观完整个校园,我们都在寻找各自心中的答案。
此时全国疫情防控正在向好的阶段,作为校园,疫情防控仍然不容轻视,所以我选择的主题是如何在疫情防控下提高教学质量。其他小伙伴选择了巡视巡察整改期间校园环境的改善、培养定制人才、特色课堂等选题。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拜访了原来的老领导,如今潞安大学的校长——常中昱。
从常校长的口中,我们得知,以前潞安大学的校园环境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给整个教学安全环境带来隐患。借着巡视巡察整改的东风,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剑指沉疴顽疾,开展了“一拆一补一进一提升”活动,校园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校园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为了增强校园实力,潞安大学还创新培训模式,为企业定制发展人才需求和地方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开展了煤矿主体专业、煤化工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实现了培训学员各类知识的全面升级,探索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模式,打破了培训空间限制,提高了培训覆盖面。
我们还采访了一位特殊的考生,就职于长治市能源局的51岁总工程师,他经过一个小时的线上面试,顺利报考了煤炭开采技术专业。该校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线上招聘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关注,这不仅体现出潞安大学是众多人才培养孵化的基地,更是潞安大学品牌竞争力的体现。
立足潞安、面向煤企、适应时代、服务社会,潞安大学好样的!
8月4日 中雨转晴 地点:壶关县定点扶贫村
9月8日 晴朗 地点:神池县定点扶贫村
为什么要把两次扶贫写在一起?经历相似,感受却不尽相同。
这两次走基层,对于每个小伙伴来说都非比寻常,意义深刻。
2016年,集团扶贫工作队进驻了壶关县南头村、申家岭村、北兑川村、杨家社村、西堡村5个村庄;在神池县定点帮扶花台坡村、小山儿村、青羊渠村等10个村庄。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隔5年,所有的村庄都实现了整村脱贫,过上了幸福奔小康的生活。我们分组走进了这些村子,挖掘扶贫工作队背后的故事。
首先说在壶关走基层的感受。在这次走基层中,我有一个特殊的任务:以记者的角度完成微视频的记录。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壶关县集合地点——杨家社村。工作亮点介绍、分组合作、奔赴采访地点……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对于采访的小伙伴们来说,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特色:北兑川村的生态产业项目、申家岭村的冬桃种植产业、西堡村的党建带动村容村貌大变革、杨家社村的扶贫日记、南头村扶贫扶智,每一个村庄都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我采访的是南头村,在我们到达时,已经是上午十点钟。此时正值三伏天,烈日当空,小伙伴们在工作群里汇报了采访动态后,便投入了紧张的拍摄记录工作中。通过每张照片,我看到了大家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天气炎热而抱怨放弃。深入贫困户,跟村民进行详细的交谈;走进田间地头,感受扶贫工作队洒下的汗水;端着一碗面条,品尝老乡盛情款待的午餐……就在我们采访兴致正浓的时候,天降 “不速之客”,一场大雨阻挡了采访之路。
大雨来临的时候,我们正要与南头村扶贫队长刘廷元赶往村民李天发家。这是我们走基层以来遇到的第一次大雨,当时共有6个采访小伙伴和4个扶贫工作队员,我们一起躲在了一个老乡的门洞里,等待雨过天晴。这场雨里,我收到了工作群里小伙伴们躲雨的照片,扶贫工作队调侃的“牢骚”,还有一群坚持不懈的工作搭档。半个小时过后,雨过天晴,采访继续进行。
经过一整天的时间,小伙伴们都有了收获,在镜头下记录了自己的感受。7台摄像机、6台照相机、1架航拍,小伙伴们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了扶贫工作队的努力:油用牡丹、冬桃、红梅杏、花椒……一亩亩、一树树,结出了“黄金果”,鼓了农户的口袋,喜了大家的眉梢。亮闪闪的光伏电站、整齐齐的路灯电杆,照亮了村庄,照暖了民心。
9月8日,我再一次扛起相机,走进忻州市神池县的扶贫村,和小伙伴们记录扶贫故事。
与在壶关县不一样,这次走基层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早上七点半出发,到达神池县已经是下午5点。开始了走基层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对接会。忻州市神池县,自古以来便是战犯流放之地,条件十分艰苦。在对接会上,我们了解到缺水是神池县村庄的历史难题,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凿井、蓄水、安装自来水管道等等,做了很多工作。
同样的采访过程,同样的记录流程,有两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当天我来到了养羊示范村——花台坡村。在书记刘耀斌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原来的贫困户顾玉明的家里。顾玉明一见到刘书记,便拉住他的手,感谢之余还不忘让刘书记看一下今年下的小羊崽。一个是一口河南话的刘书记,一个是满口当地方言的村民,两个人居然交谈顺畅,丝毫没有方言障碍。在一旁记录的我默默感叹,这应该是在村民的家里跑断了腿,才能听懂双方的语言吧,可见扶贫工作队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多么地不易!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当天下午,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刘书记说让我和搭档尝一尝工作队自己种的玉米。盛情邀约下,我们开心地吃了起来。当我准备把玉米棒扔到外面的垃圾堆时,一旁的扶贫队员赵静波立即制止了我,并对我说:“让我来扔,你不知道该往哪里扔!”我悄悄地跟在他的身后,只见他把玉米棒放在了墙角处。他转身看到了一脸疑惑的我,不好意思地说,“这里冬天寒冷,柴火难弄,我们把玉米棒放在墙角晒干,方便冬天做饭生火用。”说完我跟着他到了他的起居室,一个不足30平米的房间,放着两张简易床,地上还有两个简易衣柜,一个火炉。赵静波告诉我,他们在这一住就是一个月,很少有时间回去看家人,在这里村民成为了他们另外的家人。我们的扶贫工作队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很是感动!
紧张的采访结束,我们又开始了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评稿。期间,小伙伴们分别介绍了花台坡村的土地 “变奏曲”,小井沟村的“土豆豆”变“金豆豆”,上八角村的源头活水、幸福源泉,青羊渠村的小事与家事,小山儿村的脱贫致富路。每一个人都迫不及待分享采访感受,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在这次评稿中,小伙伴们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开阔。不知不觉之间,评稿会从8点进行到了12点16分。这时,我悄悄地拿出了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哦,疲惫的面容里带着满满的自信!
8月7日 晴转大雨 地点:东盛煤业
新闻中心记者走基层,第一次走进整合矿井——东盛煤业。
只知东盛煤业远,不知原来这么远。5个小时的车程,早上7点出发,中午12点到达。一路翻山越岭,眼看着城市风光逐渐变成了乡间小路,我们走进了被大山四处包围的东盛煤业。
东盛煤业位于沁源县王陶乡下壁村,一到矿区,东盛煤业的领导班子便出来迎接我们。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整齐划一的服装不是西装,而是迷彩服,给人一种随时待战的状态。在对接会上,我们了解到,东盛煤业四面环山,森林防火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报道选题中,我们分别在党建工作、安全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进行了选择。
我和搭档选择的是选煤厂的重点工程,在采访期间,偶然发现选煤厂负责人唐鹏是自愿从王庄煤矿来到东盛煤业,而那天正好是他到东盛煤业的100天。从大矿到整合矿,从“都市繁华”到“寂寞乡村”,是什么动力让唐鹏甘愿“背井离乡”?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了一天的采访。
一切都在有序进行,我们跟着唐鹏从白天到晚上,记录着他工作的点滴。当时正值选煤厂建设之时,我们到达选煤厂时,只有空壳,所有的设备都没到货,唐鹏的工作就是让选煤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守好东盛煤业的“生命工程”。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晚上的东盛煤业。晚饭过后,我们和唐鹏约好拍摄下井的画面。夜晚,整个村庄都已入眠,而东盛煤业的员工依然在工作,唐鹏和同事开会讨论的声音让整个夜晚显得更加寂静。开完会后,我们跟着唐鹏来到了井口,哐哐哐的声音回响在整个下井长廊。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半,妻子打来视频电话。唐鹏走到了更衣室,坐在地上,与妻子交谈。交谈中,妻子说到孩子一个月没有见到爸爸了,中午不睡觉,想让爸爸陪着。此时,唐鹏的眼里满含泪水,由于我们在,他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掉下来。这时唐鹏才告诉我们,妻子和孩子远在河南,很长时间见不到面,很想念他们。像他这样从大矿来到这里的,还有很多,他们一起奋战在东盛煤业的建设中。
唐鹏的话,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11点拍摄基本完成,我们没有休息,赶紧来到了宣传部,打开电脑,写下今天的所见所闻。时间一分一秒流逝,1点30分,小伙伴们写完稿子,自觉地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评稿会”。
第二天,我们接到了记录东盛煤业各个工作岗位的任务。我选择了主井提升机房。这里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工作条件艰苦,不像大矿的主井提升机房,女工有专门的隔音室,而这里的女工直接坐在提升机前操作。我当时在想,守在这里日复一日工作真是一种责任心和耐心的考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又遇到了走基层的第二场大雨。临行前的一幕感动了我们在场所有的人:东盛煤业领导班子打着雨伞,向我们挥手告别。他们的衣衫早已湿透,望着我们的车远远离去。
唯有守得清贫,才能收获绽放。大山深处的东盛煤业绽放着独有的光芒!
9月3日 多云 地点:余吾煤业
这次的走基层,对于我来说既是“主人”又是“客人”。在迎接小伙伴们到来的同时,还要跳出以往的惯性,以实训记者的身份来报道余吾煤业。
为了此次走基层,我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以“主人”的身份,搜集了矿上各个系统的报道亮点,列出了详细的联系人。以“客人”的身份,分享了公司的职代会报告,并和小伙伴们讨论如何分工合作。
早上9点,小伙伴们准时到达了余吾煤业,对接,分工,奔赴采访现场。不得不提的是,在对接会上,新闻中心牛志新主任特别对我说,来到余吾煤业,你应该跳出来,多为学员挖掘亮点、提供素材,让学员报道得更全面,展现大矿形象。一语点醒当局人,采访期间,小伙伴们分别走入一线现场,对人才培育、选煤厂、创新高地、瓦斯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报道。
一天的采访顺利进行,在晚上的评稿会上,小伙伴们的报道角度也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在以前的报道中,我经常用习惯性的思维来写某一方面的报道,评稿中,小伙伴们在说稿中,点出了很多平时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从快递运输到人才培养,从安全巡查到重点工程,都让我从另外的角度发现了余吾煤业的特色。
记者走基层·余吾煤业行顺利结束,就在我以为小伙伴都收集到了想要的素材时,周末,实训伙伴徐鹏忽然打电话说自己的素材不够,需要重新拍摄和采访。就这样,徐鹏一个人又来了一次余吾煤业走基层。
小伙伴的坚持不懈让我明白,走基层不止于眼前,也不止于一天。求真的过程一直在路上!
越是朴实无华的语言,越能让文章真实感人、打动人心。只有真正经历脚力的跋涉,不断敏锐眼力、深刻脑力、凝练笔力,才能真正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记者走进基层,是一路走、一路感动,也是一路学习、一路收获。
(文 武越)
责任编辑:崔婷婷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