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9-08-02 16:56: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生态文明新思维的指引下,司马煤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积极落实绿色矿山建设战略,坚持生产和治理同步、加大科技创新与生态矿区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将绿色生态理念与实践贯穿于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使绿色、文明、和谐成为矿井的新名片。
根植“绿色”于产业体系首位
7月26日,该公司迎来了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对“绿色矿山”评选的审核,通过查看现场、资料审核、听取汇报后,专家组称赞该公司矿区环境堪比公园,“绿色矿山”建设工程亮点频闪,成效显著。
“绿色矿山”评选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环境管理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开展,对煤炭企业有着“严苛”的要求,面对严苛的环保标准,该公司树牢底线思维,将绿色发展根植于产业体系首位,以红线管理实现绿色发展。
顶层设计,以上率下层层抓。自该公司创建之初,就树立了“绿色开采、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专门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组,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把责任传到“神经末稍”、任务落实到“基层细胞”。完善体系,紧盯短板时时抓。建立“质量、安全、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全过程监督能耗、物耗、水耗,对主要排水、提升、运输、采矿等生产及辅助设备使用先进变频技术,做到“操作有程序、检查有依据、改进有方向、监督有力度”的规范管理。对矿区按部门划分出环保绿色建设和保护责任区,并进行定期监察、实地检查,持续加压发力,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一大批制约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集中解决,企业先后获得山西省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山西省首批环境行为优秀“绿色等级”企业、山西省生态示范型矿井等荣誉称号、“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荣誉称号。
立足“绿色”于全过程清洁生产
该公司立足于全过程清洁生产,全方位进行规划,构筑起了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生活、生态循环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矿井呈现出勃勃生机。
按照“生产与治理同步”的原则,该公司矿井开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矿井开采回采率达到“三率”相关要求。原煤入选率100%,煤炭洗选技术、工艺与装备均达到清洁生产要求。
积极探索研究充填式开采技术,在一采区成功试行,既实现了矸石回填,杜绝固废污染,又保护了农田,为煤炭企业绿色开采探索出可行之路。开展首采空塌陷区治理工程。目前,包括农田复垦区、人工湖区及王董村公墓区在内的三部分已成功复垦,治理面积600多亩,起到了成效卓著的示范效应。
引进环保自动监测系统,成为上党区首家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企业。做到了监测监控数据准确,实现了外排污染物数据实时监控。成立了节能环保研究室,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开采水平。2018年该公司可研技改投入4311.9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77%。同时,该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矿山自动化集中管控系统现已覆盖公司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通信联络、远程监控系统以及提升系统自动化、35kV变电所无人值守、压风机自动控制等各方面。
贯穿“绿色”于“三废”治理
优美的环境是司马煤业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矿区环境优美怡人,实际完成绿化种植面积约6.1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
“三废”治理零容忍。在矿区,针对锅炉烟气、煤尘无组织排放以及选煤车间的粉尘等废气,上马了“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和“储煤场地硬化工程”以及“燃气锅炉安装工程”。通过“SNCR+布袋除尘+高效脱硫”技术,以及安装密闭防除尘措施,铺设自动喷雾洒水除尘管道,使除尘率达到99%、脱硫率达到90%。
针对污水处理,该公司实施了“矿井污水站、生活污水站提标改造工程”。通过复用管道的延伸,将处理后的污水用到井下生产洒水、地面防尘、绿化和消防,真正确保了不让一滴污水外排,不让一滴复用水漏排,确保处理复用率达100%。
固废处理一直是煤炭企业的难题,该公司坚持向绿化转化的思路,将污泥制成绿肥,供给当地农田。而对于发热量大,含硫分灰分高,随时会自动复燃的煤矸石,公司则按照荒山生态恢复和增加农田资源两目标思路,通过分层覆盖、碾压覆土、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的治理方式,进行煤矸石的综合治理。截止2019年上半年,煤矸石综合利用土地复垦项目完成煤矸石利用19.5万吨,回填土方约3.5万方。
(文 晋绍华)
责任编辑:郝佳丽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