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8-10-17 08:58:36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这是现代工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潞安电力人用辛勤的汗水和辉煌的业绩在有力印证了这一经济规律的同时,积极推动潞安电力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巨变,亲身见证了潞安电力持续为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奏响了用心服务潞安建设、改革、转型的光明“变奏曲”。
变化:从供电工区到电力中心
见证:电力在潞安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提升
在潞安矿区,每当有人问起:“潞安哪家单位是负责管电的?”,很多人肯定会不约而同地给出同一个答案,那就是供电处。
其实,从记者获得的有关资料来看,潞安电力管理的机构经历了多次调整改制,供电处只是其中一次调整后的机构名称而已。不妨,我们先看看下面的机构调整清单吧!
1980年8月15日,潞安矿务局供电工区成立,属于机械动力处管理。
1985年5月22日,供电工区从机械动力处划出,建制为二级处级单位。
1988年2月3日,潞安矿务局供电处成立,成为全省统配煤矿第一家地面电网专职管理机构。
1994年12月20日,供电处与电气公司合并为电气总公司。
1997年1月4日,将电气总公司分离为供电处和西白兔发电厂。
2016年6月13日,集团下发文件,分别成立电力中心和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中心负责集团发电、供电、配电、售电管理及光伏和新能源电站管理,是集团电力的业务主管部门。
之所以能够出现上述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其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潞安自身的大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电力的供应,潞安的电力越来越需要管理的大提升。
变化:从1亿千瓦时左右到36亿千瓦时
见证:潞安矿区用电量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不断刷新记录
时至今日,一些老职工还依稀地记得,1978年,潞安的矿井不多,而且采掘技术的机械化程度也不高,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很少。当时,潞安变电站所只有4个,矿区的总用电量也只有1亿千瓦时左右。
然而,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惊动全国,潞安也迎来了生产力大提升、矿区大发展的春天。从70年代末的响应全国煤炭会议号召,挖掘老矿潜力,提高矿井能力,到80年代初的矿区基本建设加快,采煤规模扩大,再到90年代标准现代化矿井的建设,最后到2000年直至今天潞安推动的国际化、跨越式、低碳转型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电力负荷做保障。可以说,改革开放带动了矿区经济的大发展,使得用电需求持续增大,用电量直线飙升。这就给广大潞安电力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他们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转供电任务,改写了转供电历史,保证了矿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变化:从安全要求不高到高度重视安全
见证:潞安电力安全管理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发展
安全在电力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于大家来说,早已形成共识。然而在电力中心和老职工攀谈过去的电力安全时,记者也切身感受到了1978年当时矿区电力安全管理的薄弱。之所以安全管理的薄弱与当时矿区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高有很大关联的。正如配售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志武所感慨的,当时,矿井产量低、瓦斯低,用电设备功率小,电气设备数量也相对较少,自然事故就少,人们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不像现在这样高。
正是矿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了大量大功率机械化设备开始被引进使用到矿井生产过程中。同时,潞安矿井数量的持续增加,特别是整合矿井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煤矿电力供应需求的急剧增加。另外,煤化工企业的相继上马和太阳能等企业的陆续投运,电力负荷激增和高瓦斯矿井的增多,特别是煤化工企业对供电的高可靠性,给安全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从高层领导到普通职工都认识到了:“对电力安全的管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必须对其高度重视,绝不能有含糊。
那么电力的安全供应该如何保证呢?电力中心安全监察科的田冲科长向记者介绍,“在设备方面,我们要求矿上淘汰老旧的电力设备,逐步完成了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并积极推动综合自动化站逐步向智能化变电站过渡。在培训方面,我们要求每月涉电人员定期学习各类相关供电安全规程,并开展了大面积停电事故预想和典型供电事故案例学习研讨。此外,我们还坚持每月对主体矿进行全覆盖的电力检查,每个季度对全部矿井包括整合矿井进行一次全覆盖电力检查等等”。在采访期间,他还多次强调,现在矿区供电压力增大,一旦出现电力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知,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潞安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力度正在持续加大。
变化:从一枝独秀到多元发展
见证:潞安电力产业的成员正在增加,队伍正在壮大
记者在查阅有关潞安电力的资料时发现,最早成为潞安发电队伍的电厂当属西白兔发电厂,大家平常又叫它集团发电厂。
这座电厂可是历史悠久,它始建于1946年7月,是刘邓首长在太行山上建起的“华北军工第一厂”,曾经经历过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最先安装成功的320千瓦、350千瓦的两台机组先后于1947年8月、10月相继投产发电。二期工程1500千瓦机组于1948年12月投产。1996年再次改造后,总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虽然这座老电厂已经于2010年正式退出,但长期以来,作为潞安的自备电厂,为服务潞安现代化矿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90年代中后期,煤炭市场的疲软和潞安党政建设电厂的决心,装机容量为2×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5亿千瓦时的五阳热电厂终于在1997年开工建设,1999年开始试运行,潞安开启了两座自备电厂服务矿区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此后,装机容量均为2×13.5万千瓦的容海发电公司和余吾热电公司相继建成投运,年发电量也达到了32亿千瓦时。
在潞安,不仅烧煤可以发电,瓦斯、光伏同样也可以发电。面对矿井瓦斯涌出量的不断增多,如何将瓦斯综合利用成为了煤矿技术攻关的课题。从2006年5月五阳煤矿率先利用矿井瓦斯抽采技术发电的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的发电机组并入国网发电,到2015年5月全国第一、全球最大的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在高河能源建成投运,瓦斯发电成为了潞安的发电队伍的新成员,至此自备火电一枝独秀的局面终结了。与此同时,随着一批光伏电站的相继建设,光伏发电也在潞安电力的行列中崭露头角。目前,潞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下辖10座光伏电站,散布在长治、阳泉、运城等地,总装机容量达到349.2MWp。
潞安发电队伍的持续壮大,是潞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必将为潞安未来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变化:从简易调度到自动化调度
见证:潞安电力调度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和效率的提升
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电力调度指挥系统被誉为电力管理的最强大脑。
当记者向集团电力中心电力调度室冯锐锋主任了解潞安电力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历史时,他这样说:“电力调度系统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早在潞安矿务局供电处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确实,从1986年开始,当时的潞安矿务局先后投资130余万元,筹建电力调度指挥系统。到1989年后,随着各分站的陆续投运,潞安当时形成了一座主站和七个分站的电力调度指挥系统,也成为了全省煤炭系统首家采用微机监测系统的企业。
谈及电力调度系统的效率时,冯主任十分感慨地说:“当时,虽然已经有了调度系统,但是多是通过拨打电话来进行调度,而且不能直击调度的现场情况。后来,我们又进行了1997至1998年和2008年两次系统提升,特别是2008年建成的自动化调度系统,有了光纤通信,调度中心对现场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调度的效率自然要比以往有了大幅的提升。”
为保障电力调度的有效推进,集团还专门编制了《潞安集团电力系统调度规程》,并组织各电力调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掌握,使其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明确并履行好岗位职责,实施科学精准调度。
变化:从一家主供电源到矿区自供电网
见证:潞安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
潞安配售电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的郭续静部长告诉记者,“目前,潞安矿区电网分别为220KV、110KV、35KV、10KV和6KV 五个电压等级,其中220KV变电站有2座,110V变电站有9座,35KV变电站有26座,6KV变电站有1座。”这与1978年当时仅仅有4个变电站的规模相比,变化之大让人难以相信。
郭部长接着介绍,“自2010年西白兔电厂的关停后,目前潞安有一座综合利用自备电厂、两座公用电厂以及覆盖全矿区的配电网。”
随着矿区经济的不断发展,1978年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理念的落实,煤化工企业和太阳能等项目陆续上马建成。为了切实保障潞安所属各单位的生产生产,潞安对电网进行了多次大小规模的改造升级。郭部长将这几次改造大致划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以前的以史家庄35KV变电站为主要供电电源;第二阶段为1990至2008年的以常村110KV中心站为枢纽,史家庄35KV变电站和漳西35KV变电站为主的矿区自供电网;第三阶段为2008年后至今的以常村中心站为枢纽的南网和以北村站为枢纽的北网的矿区自供网”。经过郭部长的一番介绍,记者也深深感受到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潞安电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规模范围到设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升。
变化:从普通电力用户到配电网企业
见证:潞安的配电网通过改革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集团及所属各子公司一直以普通电力用户身份建设和运营配电网,并从地方电网购入电量,而集团所属的余吾、容海两座发电厂的电量无法直接自用,造成集团各产业用电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发展步履蹒跚。自2015年起,借助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的东风,集团通过大用户电力交易切入改革,并成功将自身配电网申报为“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为未来配电网开创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了解大用户直供电和增量配电改革的情况,潞安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凌海是第一人选,这也是记者经过实地采访后的得出的结论。
郭助理首先是大用户直供电这项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之一,所以当他谈起相关情况来,总是如数家珍:“潞安开始申报大用户直供电是从2015年底年开始,主要目的是为集团降低用电成本。”他清楚地记得,申报的6家单位当年就完成交易电量13.82亿千瓦时,比照当时的目录电价为集团节省了1.0135亿元电费支出。正是看到大用户直供电交易带来的利好,第二年潞安申报的单位就一跃变成了12家,交易电量19亿千瓦时;第三年,也就是2018年,将完成大用户直供电交易电量21.55亿千瓦时,集团电力交易入市企业达到14家。据他预计,对比当前目录电价,2018年将为集团降低电力成本2500万元至3000万元。这对于集团来讲,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哦。
在谈到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改革时郭助理更是兴致勃勃,若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作全部完成的话,将为集团在有效降低电力成本、实现电网统一运行管理、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有效消纳集团发电量和配电网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全面的推动和利好,必将对潞安电力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获得改革试点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进展如何呢?郭助理告诉记者:“由于集团配电资产的管理较为分散,今年1-4月我们对符合条件的配量资产进行了摸底。5月初着手申报,并在7月中下旬成功获得了国家能源局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这标志着潞安集团已从过去的普通电力用户成功转变为配电网企业。后续,我们还将申办《供电营业许可证》,并报请省发改委进行独立输配电价核定。届时,潞安配售电有限责任公司将完全具备开展增量配电业务的基础条件。”
在接受采访时,他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还找出了2017年11月21日下发的发改经体(2017)201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开展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的文件,在后面的附件名单中赫然写着“潞安集团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国家能源局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此情此景,记者也情不自禁地为我们的潞安电力人点赞。
展望未来,集团配电网将沿着合理规划、自主发展的方向,通过优化电网结构、强化和提升管理手段,全面打造集团各产业节能经济、智能化运行、分布式光伏和新能源电站接入、储能电站及汽车充电站(桩)建设和居民生活用电为一体,多能源融合、高可靠运行的智能化电网。
40年弹指,岁月知情。今天的纪念,就是对昨天的缅怀与传承,就是对今天的鼓舞与砥砺,就是对明天的憧憬与宣誓。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潞安电力人将牢记服务企业发展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推动潞安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电力板块综合竞争力上创造更加崭新的业绩。
(文 魏志昇 王玉琼 郭强)
责任编辑:郝佳丽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