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时间:2017-06-29 10:01:39
从“黄金十年”到“冰河世纪”,身处其中的煤炭企业深切感受到了冰火交替的难言之隐。这是饱受煎熬的五年,是痛则思变的五年,是洗牌筑底的五年。五年来,高河能源苦练内功,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突破逆势合围,向成本最优、效益最大迈出了坚实步伐。
规范管理 疏通经营关键点
降低成本,无疑是拉大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在市场定价机制下,更加凸显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五年来,高河能源按照“健全制度、完善流程、细化标准、强化执行、监督考评、分析总结、持续改进”的管理思路,形成了“指标总控、项目分解、责任落实、定价考核”成本管控模式。以“公司利润中心、成本责任控制中心、班组单元核算中心”为抓手,该公司逐步构建完善了成本对标管理、单元核算、条块结合管控三大体系,将成本预算指标分解到各专业组、各部门、各队组,做到指标分解、归口管理、动态控制、刚性考核。该公司先后编制完善了“材料配件管理办法”“物资回收复用管理办法”“降本增效实施方案及奖惩制度”等,从制定计划、材料领用、库存管理、出库领用、现场使用、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奖惩考核等环节入手,形成了流程化的队组材料管理办法,有效避免了材料失控,提高了周转使用率。
为促进降本增效工作的落实,该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归口管理、讲求实效”的原则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分解管控,制定下发了《成本指标责任分解表》,要求各部门在各项费用指标以内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该公司将各分管经理定为各系统的第一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定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
把握主流 找准降本切入点
成本消耗的权重有侧重,看主流、抓关键无疑会事半功倍。该公司树立“成本管控大头在井下”的理念,着力抓好生产设计、衔接布局、计划组织、现场管理、材料管控等环节的预算管理,充分核算投入产出比例,在确保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投入。
科学的生产设计、顺畅的采掘衔接、条理的现场组织,无疑是成本最优的先决条件。该公司超前布局生产设计,理顺抽掘采销衔接关系,使矿井各系统良性运转;在工作现场推行“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检修、表格化控制”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作业。该公司突出抓好物资的使用管理,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落实减量的要求,根据计划消耗定额,将材料使用情况具体到每个班组;对材料使用登记造册,避免随意丢弃、浪费材料现象;规范材料库房及出入库管理,确保账物一致;全面盘活库存物资,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周转率和运转效率;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复用,使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为进一步激发活力,该公司鼓励技术创新,发挥“两站两室”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倡导职工立足岗位小改小革、创新创效。既有沿空留巷护巷技术等高端创新破解难题,也有滑轮组式可移动巷道登高作业升降平台等全员创新项目体现效益,还有瓦排管专用运输车、压风除尘器等持续创新提升活力,有效降低了多个环节和细节的成本消耗。
发力营销 破解效益增长点
高河矿井赋存煤质具有低硫、高发热量、有粘结指数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炼焦配煤和高炉喷吹用煤。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把产品优势变现为直接的经济价值,关乎企业生存发展。
煤质管理是营销的基底。为了保证煤质,高河能源紧紧抓住“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煤质管理”这一硬性指标,狠抓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从源头抓起,对出矿的商品煤,严格采、制、化操作全过程的质量关,及时提供准确的化验数据,保证每一批次商品煤的灰分、水分、发热量完全达标,实现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不间断监控,确保出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100%。
为使高煤质体现高效益,该公司一是强化内部营销管理,对销售中的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并实行销售问责制。二是科学布控销售格局,从产业链抓起,与下游的炼焦厂、炼钢厂等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从客户抓起,“让利不让市场”,通过阶梯价格、定期回访、建立客户购买使用档案等方式,稳定需求;利用季节差、时间差、地域差,抓好煤碳需求的间隙期,扩大销量。三是做客户知心人,反向从客户角度思考,主动考虑客户需求,将煤种、煤价公开化、透明化,便于客户了解煤销动态信息;系统分析客户购煤的频率和数量,通过有目的的定期回访不同类型的客户,及时了解购买意向,使跟踪服务制真正走到客户心理去;对客户上门购煤,该矿还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提供免费食宿,免去客户的后顾之忧,打造良好的销售服务软环境。
拥抱黑金,开采光明。五年来,高河能源的经营质效得到了认同肯定,在艰难的煤市寒冬时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稳定发展、健康发展,积发蓄力公司千万吨级安全集约高效矿井建设。
(文 李一桥)
责任编辑:王敏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