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保山市的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他的脚印。为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还改造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等各种试验田。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作“粮书记”。工作30多年,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雀身边。不管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
开始办林场的时候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 0 0 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 0多个,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买树苗资金不足,他就经常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为给树苗找底肥,他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1 9 9 9年,他在修理树权时,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有人问,何必自讨苦吃? 他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他还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关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内外灾区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二十多载辛勤耕耘,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就超过了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再次做出惊人之举,无偿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国家。他说: “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现在实在干不动了,只能物归原主。”
杨善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他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但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却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
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奖金2 0万。一向不要公家钱的杨善洲决定接受这笔奖金,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笔钱分成了四份:1 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救助贫困学生;3万元捐给林场建一个护林哨所;3万元捐给当地政府给老年人建一个洗澡池;剩下的4万元留给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这是他一生留给亲人的仅有的财产。
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受到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 0 1 1年,巳去世的杨善洲被评选为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正是杨善洲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的真实写照。
(学习资料)
责任编辑: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