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2-11-16 10:56:25
一项科技项目何以被众人青睐?如何引起众多专家关注?这个项目对于一座60年开采史,资源日趋减少,开采条件愈加复杂的老矿意味着什么?推动行业内形成新型采区生产系统模式又有哪些巨大的贡献?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漳村煤矿,探寻“高瓦斯厚煤层区域联合布置生产系统的构建与优化”项目背后的质变与突破。
“这个项目要说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变’,是生产系统模式的核心之变,是行业内一次革新,是漳村煤矿不断对标挖潜,坚持突破两线的务实之举……”这是该矿生产矿长赵伟给出的简洁而有力的回答。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煤炭高强度开采,年消耗回采巷道逐渐增加,矿井普遍采用留设区段煤柱作为工作面之间的衔接方法,尤其是对于漳村煤矿这样的高瓦斯厚煤层矿井而言,传统的“区段煤柱+U型通风+高抽巷”为主的生产系统容易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等问题。虽然行业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大多数技术研究是单个工作面或者是单项技术的成果,立足整个采区通盘考虑,形成一套整体优化的生产系统模式是行业空白。基于这种现状,高瓦斯厚煤层区域联合布置生产系统的构建与安全可持续保障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已来,唯创者先。漳村煤矿迅速立项,在得到集团大力支持意见后,迅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支战斗力强、技术水平高、实战经验足的科研攻关团队。该矿生产科科长崔小康说:“项目提出以后,我们马上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研究会审,最终在无数次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沿空留巷+高抽巷+Y型通风+总回风巷’为核心的新型采区生产系统模式。”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型采区生产系统模式,相较于传统生产系统模式来讲,最大的变化在于以“沿空留巷顺序衔接”替换了“区段煤柱”,以达到减少煤炭资源浪费,降低巷道掘进尺度,以高抽巷+Y型通风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同时预掘采区各工作面开切眼(预掘小断面)构建采区总回风巷作为Y型通风的回风通道,实现高瓦斯厚煤层矿井的高产高效。
思路既定,干字为先。在具体实践中,该矿选择2603工作面作为“试验田”,构建了以“柔模混凝土构建主体层+高水材料构建薄弱接顶层”为主要结构的组合充填体沿空留巷,研究了组合充填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给出了一套综放面组合充填沿空留巷成套技术体系。创新实施了基于“Y+高抽巷”综放面的水力造穴、供风量调节、Y型通风和高抽巷“截抽”邻近层及采空区卸压瓦斯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实现了初采期及正常生产时期工作面的“零超限”,效果突出。并且该项目采用高水材料和混凝土组合巷旁支护的方式,形成了两种材料刚柔相济的支护体系,并且水力压裂技术与柔模高水材料+混凝土沿空留巷相结合的方法,还实现了超前卸载和让压支护的优化,提高了留巷的效果,为国内外首创。
化成价值创造,工于品质生活。该矿企管科科长王常胜算了这样一本账,自2019年该项目实施以来,按照2603工作面煤层平均密度1.35t/m3,目前普遍使用15m净煤柱宽度计算,采用新型采区生产系统模式之后,以2019年和2020年吨煤利润300元、2021年吨煤利润400元算,三年里该矿仅在煤柱效益这块就新增产能15.31万吨,累计可实现利润约为3830.3万元。
利润=收入-成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清反复强调,算政治账、算战略账、算大帐、算精益账,将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实践中。“成本投入是否为行业最低、最优?利润是否实现了最大化?”成为检验项目好坏、成败的关键。据了解,该项目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煤柱效益上,还在其他方面显示了优越性。比如说在少掘巷效益方面,实施新型采区生产系统模式之后,26采区其它工作面预计可减少掘进进尺6215m,减少巷道掘进成本约2393万元,同时还可减少一次搬家倒面费用预估约为1500万元。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既体现在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巨大的社会效益上。比如,该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矿井原本着眼与单个工作面布置的生产模式,从矿井整个采区出发,以沿空留巷取代原本的区段煤柱,实现了矿井采区的连续开采,简化了矿井采区的生产系统,消除了回风隅角瓦斯积聚,减少了采空区遗煤,有利于防止矿井发生冲击矿压或煤与瓦斯突出,从根源上改善了矿井安全生产环境。此外,在该项目的技术研究、试验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同时形成了成熟的新型采区生产系统模式,为综放工作面提高产量、减少成本投入提供了“漳村范本”,交上了“漳村答卷”。
(文 牛小科 李伟)
责任编辑:郝佳丽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