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4-01-17 09:53:20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程海艳
社会不断的在发展,时代也在不断的更替。在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与党建设工作密切相关,已成为教学当中的难点,思政课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而增加了大学生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想提升课堂的讲学效果,推动新时代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研究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结合大学党建设工作来分析大学思想政治讲学中的存在问题,然后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途径与相关措施。
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对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有一个相对深入地了解与认识,方便其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环境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影响与现实生活诱惑。但是,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目前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因此,大学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改进思政教育方式,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历史沿革
就党建和思政工作而言,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因其成功所在,前者被称为法宝,后者被喻为“生命线”。但是这种优良的传统在一段时期,比如十年文革时期也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过去的经验教训之上,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探索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历史转折点上,百废俱兴,推陈出新,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优良传统也逐渐恢复,并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土壤中焕发出勃勃生機。迄今改革开放新时期已经40年了,如何认识和评价新时期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呢?我认为,我们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步,我们就必然充分评价其中的党建和思政工作。
1、我党在革命时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党建和思政工作只有通过“思想发动”“政治鼓动”才能唤起人民革命的激情和行动,但是在我们党取得了政权之后,有序化、制度化是一个政党构建现代国家的理性选择。我们的党和政府就应当把整个国家纳入制度体系之中,作为党建和思政工作也不例外。可惜的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没有能够按照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要求,尽快实现各项事业和工作的制度化、有序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也沿习了历史的惯性,以致造成非常严重的教训,需要深刻总结和反思。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也必然将党建和思政工作纳入法治的框架和秩序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探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治理方式,摒弃“人治”色彩浓重的政治传统,选择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现代政治模式。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的诸多方面、各项工作都要符合法治的要求与规范。
3、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耄耋之年的西安交大“西迁人”马知恩老教授,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坛上,讲起那段感人肺腑、热血沸腾的历史几度潸然泪下。
在各地高校,“西迁”老教授群体、黄大年、李保国、钟扬等事迹被改编为话剧舞台剧,广大师生从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典型汲取着营养。
“千名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吸引50余万名学生现场聆听报告,1000多万名学生通过在线直播收看报告;“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邀请高校书记、校长、院士、长江学者、知名理论专家等组成讲师团,通过电视对谈、网络传播、竞赛展示、示范课程、校园宣传等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师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总之,与传统上非常明显的“运动式”、“无序化”的党建和思政工作模式相比,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是新时期党建和思政工作显著的特征之一。
二、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增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学校而言,思政教学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家而言,思政教育有利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品德修养,是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而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思政教育能促进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以及爱国思想。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栋梁,而教育正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自身能力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科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而思政教育则是能够保障高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思想观念正确的形成,思政教育是否能够有效的开展,决定了大学生在学校内所学的学科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能否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的建设当中有效地运用起来;也决定了大学生是否愿意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为自己的祖国添一份力。因此,思政建设在新时代大学中的有效开展,关系到国家社会发展的前途,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来。
在新时代当中,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多元文化的思想在互联网技术当中传播越来越为广泛。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的陪同下成长的,他们所接触的和网络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十分有限,分辨能力,认知水平和自制力都有所欠缺。在复杂的多样文化环境当中,无法确保他们在受到多样文化的影响下不发生改变。因此,通过良好的思政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认知水平和自制力,确保他们的观念不会受坏思想文化的侵害,以正直、健康的思想成长。
(一)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关系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而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给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功利性,甚至存在有大学生理想信念薄弱、政治立场不坚定,有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环境,在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中要革新观念,为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二)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在基层得以落实的组织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的讨论都经过党委的讨论、党总支的参与,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兼顾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加强管理,完善党的工作网络,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大学生党员的党校培训内容不够全面,高校党支部尤其是学生支部建设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成熟的体系,导致在党校培训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的机会较少,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同时,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甚至是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发展党员的过程中,会存在以成绩好或者是在学会生和社团中担任主要职务来做为参考评选标准,新发展的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对党的认识、奉献服务精神、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要优先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等对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紧迫和重要性要求广大师生更加积极主动去处理党建思政工作同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增强师生对党建思政工作的认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力量,办好实事;把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吸收到基层组织中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效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和思政工作人员匮乏,一般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导致
工作开展不够深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相对于繁重的党务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政治待遇与收入,加剧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的缺失。思政工作人员业务工作量大,工作过于繁忙,思政工作开展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部分师生对党建和思政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往往重视的是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直接导致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缺乏实效性。此外,基层党组织及思政工作的开展形式不够丰富,缺少创新,甚至偏向于灌输的形式,严重影响了党建思政工作的整体效果,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影响到相关决策的落实。
(三)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给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在认知程度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处理方式也要是多样性的。大学生在时事政治的把握过程中,个人觉悟跟不上党的方针政策的步伐时,网络作为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解读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价值选择等,都将是党建思政工作者值得思考与付诸实践的重要着力点。
(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最重要的缺口
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1) 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偏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应用也普及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多元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通过网络广泛、快速的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腐朽、消极、负面的信息,使得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几个方面,首先,有些高校开展入党前的基础教育及相关培养课程,不过表面形式大于内容,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把党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讲授党的相关知识不生动、不吸引人,在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解读上停留在学生遥不可及大事上,这使得学生入党的目的不纯。例如进入一些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国企或者其他需要党员的工作等,学生只把党员身份作为就业时自身的一个筹码,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入党的意义,更没有真正的提高党性和修养,带着明显的功利性。
(2) 学生党支部组织管理问题
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党支部,它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各高校的学生支部书记往往由辅导员担任,有许多辅导员都是其他专业的学历背景,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水平不高,这些都成为学生党支部管理与组织工作中的重重问题,加之辅导员的工作繁杂,任务繁重,没有充分掌握支部内党员、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从而无法深入和有效的的开展思想指导与教育:有些高校的党支部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具有可塑性、易变性、创新性的特点,对新鲜新奇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浓厚兴趣,他们喜欢信息技术,非常乐意参与网络下的互动如微博、微信等,高校党支部对新的变化认识不够,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形成了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成效。
(3)信息技术应用缺失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首先,党建工作在网络媒体上的建设不够,没有充分利用作方。党建工作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的网络媒体。]党建网站上的信息发布形式单一,简单的复制报刊、其他网站的内容,网站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很难引起追求新鲜刺激感的学生的注意。
其次,信息技术不只依托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技术,还有基于手机及移动网,基于计算机及数字显示的户内外媒体等等。通过手机及移动网络、能够形象的把图片、动画、影音等媒体形式,充分展现党建工作,而仅仅运用QQ、飞信的媒体形式来进行文字性的信息传输,这只是提高了部分工作的效率,并未使信息技术的功能得到全面的应用。为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设置了障碍。
(五)高职基层党支部活动单一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发展中起着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组织建设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有效作用的发挥。以管理学中“帐篷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探索相应对策,加强领导管理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科学合理考评体系,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发展。
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组织使命的不明确或不被深刻理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往往陷于形式化的事务,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组织建设缺乏活力大多数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贫乏,形式单一,
其中多半的组织活动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上的交流、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相对较少。没有开展更加生动丰富的活动来促进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没有固定的组织生活时间和规范的组织生活内容,有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甚至出现了党员大量缺席。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其组织建设的核心作用,没有在群众和党员中树立足够威信,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支部工作缺乏热情,疲于应付与形式,缺乏生机与活力。
2. 组织工作重行政轻党务大多数党员认为,行政工作是“硬任务”,是实实
在在可以定量考核的,而党建和思政工作是“软任务”,是虚的,弹性较大,难以准确衡量。基于这样的想法,导致实际工作中很多党员努力钻研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比如,在时间冲突时,往往是党的活动让路,被行政工作牵着鼻子走;党支部在组织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没有主动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使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尴尬地位,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有时得不到落实,不能很好发挥其组织、领导效能。
3. 基层党组织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很多学校部分部门不设置独立的支部书记,
由行政负责人兼任,部门党支部与行政负责人相互职责不明确,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党组织没能积极引导党员清晰定位。《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三十一条对党的基层组织规定如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并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对于高校来说,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势、任务和矛盾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么对于作为教学科研单位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随着当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在面对技术革新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思想的革新,各高校不能纸上谈兵,要付诸于实践,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当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努力开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之中,强化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引导,不断对高校体制机制进行更正,以推进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进程,鼓励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做到实处。通过多种途径对党的政治思想进行传播,充分发挥各高校的积极推进能力。要突出核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各高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跟党走的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夯实教育基础,推动党和教育的结合,把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付诸于实践,努力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要勇于创新, 拓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路子
高校党建工作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证,要想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就要不断创新,各高校的党委和党委书记应加强对党建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落实党的指导方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切实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建设,勇于创新,拓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路子,抓好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管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我国近年来对党的思想的建设,开拓眼界,加强各高校对党建思想教育的能力。與此同时,各高校还应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教育。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所以通过网络进行党建思想的教育也变得十分重要。
(三)培养当代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指出青少年应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还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还要求学生学会明辨,懂得辨清是与非,善于决断选择。学生还应该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因此,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对加强新时期的青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特别是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创新党务工作机制,“跳出”党建搞党建
发挥协同效应,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高校党建和高校思政课二者同向同行、相互促进。高校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高校党建资源,创新党务工作机制,“跳出”党建搞党建。鼓励党性修养较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上党课,支持理论素养较高的高校党务工作者适当上形势与政策课,促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高校师生混合党支部,凸显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形成兼具开放性和科学性的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发挥协同联动效应,共同开辟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
创新教育载体,拓宽高校党建工作思路。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踊跃开展
思政课教学模式新探索,积极筹建党建沙龙、党建文化走廊,促进高校党建和思政课教学的互动互鉴。统筹校内外资源,完善实践教学路径,开设融合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综合实践课程,定期开展国情党情社情调研、红色文化考察与传承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校党建理论教育和思政课堂的延伸。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规律,站稳站好“互联网+”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有效资源,做好做实顶层设计,打通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微通道”。
利用支部包保班级制度,积极创新学生党建党务活动。
(五)发挥心理咨询的心理干预作用
1.缓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压力。教职工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受不同文化理念的影响出现很多矛盾,导致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会影响教职工的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减少负面情绪,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
2.推动形势任务教育,提升支部战斗力。在支部建设中,形势任务宣传必不可少,将心理知识融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鼓舞职工、凝聚职工,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让教职工对单位发展充满信息,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3.党建融入安全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心理,维护稳定。支部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帮助教职工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平常心对待心理疏导。同时积极组织团辅活动,营造轻松氛围,解决矛盾,释放情绪。
五、高校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开展的新思路
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服務师生的积极作用,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在高校建设发展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处理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发挥党组织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党建工作决定着中心工作的方向,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是对党建工作成效的最好检验。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完善党政联席、共同负责、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党员、骨干教师、班级相互关联的制度,结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对学生的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二)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载体,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主题党日和实践活动,以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为契机,搭建党性锻炼的平台,让党性教育常态化。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大学生党员为主,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融入党员教育活动中去,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构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借用党团支部的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关注离异家庭、困难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释放压力、缓解消极情绪,健康成长成才。
(三)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合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立起家校联动。小部分被纪律处分和学业困难生,基本存在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不畅,因此,明确责任与义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事前控制。再從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出发,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以师生为本,打造专业化、学者型的工作队伍,增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性。加强基层党组织与教学科研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完善相关基础工作,加强工作效果,推进工作有效开展,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和校园网络平台作为党建思政工作的新载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党组织活动,改变传统的党建思政工作学习、研讨以及座谈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五)加强新时期党建和思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高度认识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
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反映了新时期党建和思政工作转型的重大趋势和规律,反映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只有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才能完成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次,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是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基本途径和关键所在。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推进,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同时也为它探索和提供具体的经验。
2、要从规范化制度化的角度去审视和改进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应该说,高校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在新时期以来,迄今处在不断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中,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的水平还相对较低。在目前来看,存在的一些基本矛盾和问题,一是一些人在此问题上认识不到位,进行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观念和方法传统而陈旧,甚至不符合规范化、制度化的理念和要求。二是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权威性文件所规定的制度性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全面到位。三是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一些内部规则和做法与国家法律和政策不协调,甚至相矛盾。说得更彻底一点,高等学校的内部规范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作出,而不能与法律法规相冲突。否则,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就会违背根本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3、结合高校实际,高层次、创造性地从规范化、制度化层面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
一是要从规范化制度化的理念和相关规定角度去落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和措施,并且将其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去厘清党建和思政工作在理念、管理及措施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应当说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是对国家法治化的推动,也必然推进自身建设更有成效。
二是在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中,要进行制度创新。在符合党和国家基本规章和法规的前提下,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具体制度和做法上应当允许并提倡创新。
三是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要从高等学校的特殊性出发,不断在规范化制度化层面探讨学术和政治、自由和规范、民主和程序等之间的辩证关系,恰当地处理高校在现实条件下的上述层面的矛盾和问题,使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成为高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走我国的独特发展路线,加强国家政治建设当做大学的的教育原则、立校之本,作为大学教改实行的关键经验来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都不能脱离党和国家的领导,要以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大学党建设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党建设思想内容的重要传播平台。它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来树德育人,培养国家人才。与之相同的是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使良好大学教育水平达成的开展目标。这对于促使两者有效融合、无缝衔接,实现共同发展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要实现大学党建设工作和思教的高度融合,首先需要转变大学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帮助大学树立思教工作和党建设工作的共同育人观念。一方面,大学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并进一步确定党建设工作和思教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具体作用,在此过程中发现思教和党建设融合的必要性,于教改政策的实施中进行具体落实,以推动思教工作和党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思教和党建设需要树立共同育人的教学观念,在相应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思教工作和党建设工作的高效融合的过程中,切实推动共同育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效执行。像是可以成立研究小组,深入研究思教工作和党建设工作的高效融合模式,在加强投资教育的力度,切实深化两者融合度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育人价值与意义。
大学在推进思教与党建设工作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二者协同工作效能,实现二者之间教育机制有效融合,既需要做到利用思教来传递党建设的相关内容,也需要借助党建设的工作路径来促进大学生思教效果全面发展。一方面,大学需要正确认识思教的育人成效,在遵从思教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以马思作为根本教育思想来提高思教工作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大学需要善于利用思教来巩固党建设的工作地位,提高大学生对党建设设工作的认可度,增强大学生的党建设工作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教与党建设工作效果。像是在党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引进思教模式,推动各种信息的融入,达成促进党员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另外,在实现思教和党建设工作中有效融合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帮助大学生摆正入动机,在加强思教和党建设工作指导和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大学生对党建设工作认识程度,促使大学生树立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党的思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要利用如今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的管理方式,从而推进大学的思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还要结合当下时代的热点和新闻,引导高校生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思政修养。
责任编辑:李世臣
c7娱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